用文艺志愿服务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来源:中国艺术报
姚建萍、吴碧霞、张凯丽、莫华伦等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话雷锋精神
用文艺志愿服务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要“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与会代表、委员,请他们畅谈如何在新时代发扬雷锋精神、书写雷锋故事。
雷锋曾经在他的日记中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全国政协委员、著名歌唱家、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吴碧霞认为,雷锋精神是跨越时代的文明火种,它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在当代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在物质丰裕的今天,精神世界的建设更需要这种甘于奉献的价值观引领。雷锋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它不仅体现为助人为乐的具体行动,更是构建社会信任体系的情感纽带——当每个人都成为温暖他人的“微光”,整个民族的精神星空就会璀璨夺目。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歌剧院创始人兼艺术总监、著名歌唱家莫华伦表示,雷锋精神所蕴含的忠诚、奉献、敬业等品质,指引着大家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迷失方向,无论是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还是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始终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个人成长的宝贵精神财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副主席、著名影视演员张凯丽说:“从我记事起就学唱《学习雷锋好榜样》这首歌,一唱就是一辈子。学雷锋,就要在行动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服务人民、助人为乐,就要以雷锋精神为指引,塑造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格。”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希望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工作者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继续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艺志愿服务正在成为践行雷锋精神的有效载体。张凯丽常年参与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并获得2022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最美志愿者表彰,她说:“回忆起这些年深入基层,和西柏坡纪念馆工作人员、鞍钢工人等基层老百姓在一起的时光,让我产生一种为人民服务的使命感,哪里的老百姓需要我,我就去哪里为他们演出。”吴碧霞表示,文艺志愿服务是以艺术为桥梁践行雷锋精神,文艺志愿者通过定期开展基层慰问演出、推进“文艺轻骑兵”项目,用小型化、灵活化的演出把经典红歌、雷锋题材作品送到田间地头,这种精神滋养对人民群众来说正如春雨润物无声。吴碧霞今年的提案正是聚焦“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问题——建议建立文艺志愿者星级认证、服务时长认证等机制。“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某省试点‘艺术公益积分’制度后,文艺工作者参与志愿服务的频次提升了63%。更可喜的是,通过新媒体平台开展的‘云上雷锋课堂’,单场声乐直播课就能吸引超百万观众,其中35 %的年轻人主动加入了线上志愿服务社群。这启示我们:要让雷锋精神焕发时代魅力,要守正创新,要搭建可持续的参与平台。”
莫华伦也积极参加文艺志愿服务活动。他认为,如今的雷锋精神,不应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做好人做好事,而更应体现在对职业的高度责任感、对社会创新发展的积极贡献上。应当立足本职岗位,用心去感受人民的生活,创作更多表现奉献、敬业、创新等雷锋精神品质的艺术作品,通过文艺的形式,传递温暖、鼓舞人心,让更多人在艺术的熏陶中受到雷锋精神的感染,同时要积极投身各类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雷锋精神的真谛。
全国人大代表、著名苏绣艺术家、中国文艺志愿协会副主席姚建萍也认为,应当立足自己的专业,在新时代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近年来,姚建萍结合苏绣小镇经验,走进广西三江地区开展“强基工程”结对帮扶,推动当地刺绣产业发展。她首先摸清当地民间刺绣现状,针对侗族单手刺绣效率低、绣品自用等问题,开出取消厚布、用绷架、双手刺绣三张“方子”,并亲自手把手教导绣娘。两年来,“强基工程——中国文联广西三江侗族刺绣”培训项目开展线下培训3期以上,惠及留守妇女300余人次,签约绣娘226人,培养设计人才17人,年销售额达75万元以上。姚建萍带动农村留守妇女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帮助她们过上了幸福生活,有力助推了侗绣产业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感受到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正如代表、委员们所说:只要心儿向着太阳,每个平凡的你我都可以是雷锋的模样,让我们共同用艺术传递温暖,用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