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三大史诗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中国艺术报
让三大史诗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中国三大史诗这十年暨中国三大史诗交流展示活动”侧记
“在我的家乡青海省贵南县过马营镇,《格萨尔》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不论男女老少都会说唱几句,与《格萨尔》有关的谚语,人们更是信手拈来。不过,真的没想到,这次来北京,《格萨尔》也受到了如此热烈的欢迎。”在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来自青海的《格萨尔》传承人吉本加走下舞台,他还沉浸在演出时激动的情绪中,抑制不住满脸的兴奋。而在四天内,这样的场景和心情,他和来自新疆、青海的其他三大史诗传承人一同经历了五次……
9月8日至11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新疆文联主办的“中国三大史诗这十年暨中国三大史诗交流展示活动”在京举办,14位来自新疆、青海的《玛纳斯》《江格尔》《格萨(斯)尔》三大史诗传承人先后走进国家大剧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四天内表演五场,为高校学子及专家学者献上了震撼人心的史诗盛宴。
“在国家大剧院的两场交流展示中,有的观众上午参加了,中午休息了一会儿,下午又回来继续参加;在北师大和北大的演出同样热闹,师生们坐满了会场。”北京大学教授、史诗研究专家陈岗龙参加了全部五场交流展示活动,他与阿地里·居玛吐尔地、斯钦巴图、诺布旺丹、康丽等学者一起,在活动中对传承人的演述进行了评述,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了《玛纳斯》《江格尔》《格萨(斯)尔》的发展历史、传承现状和文化内涵。
在现场,陈岗龙每每被观众的热情所感染,激动地表示:“这显示出中国传统史诗足够吸引当代观众,很多人都对三大史诗感兴趣,希望更深入地了解史诗文化。”如陈岗龙所说,展示交流活动中,观众们为史诗传承人献上了热烈的掌声;而活动结束后,很多观众围着这些来自民间的传承人——他们站在观众的镜头前,腼腆地接受着观众们“求合影”的要求。
“感觉自己像明星一样。”现场观众的热情让江努日·图日干巴依非常感动。
2024年初,江努日·图日干巴依站上了总台春晚的舞台,为全国观众献上了精彩的《玛纳斯》演唱。
“我从小跟爷爷学习《玛纳斯》,四十多年来,从来没有中断过演唱这一伟大的史诗。我生活在新疆的一个小县城里,但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把《玛纳斯》唱到更远的地方,让全国、全世界都感受到史诗的魅力。”江努日·图日干巴依介绍,他今年59岁,已经有了五六十个徒弟,而他的家人也在他的感染下学唱《玛纳斯》,他的妻子更是成为了乌恰县级《玛纳斯》传承人。
把中国史诗唱到更远的地方,江努日·图日干巴依这一梦想正在实现。近些年来,中国史诗逐渐走上了国际舞台。2019年,中央歌剧院大型原创歌剧《玛纳斯》在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上演,引起了轰动。
“此次交流展示活动中三大史诗所受到的欢迎,是中国史诗传承工作的一个缩影。”陈岗龙表示,近些年来,中国传统史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三大史诗也有了更广泛的国际影响。
而与此同时,中国史诗学术研究工作也靠着几十年的努力“后来居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中国社科院研究员阿地里·居玛吐尔地介绍:“以《玛纳斯》为例,不仅《玛纳斯》走入高校、走入科研院所,有了更多的研究平台;同时,我们也后来居上,凭借丰富的资源和深入的研究,掌握了《玛纳斯》研究的国际话语权,甚至开始引领《玛纳斯》等中国史诗的研究方向。”
“近年来,中国三大史诗《玛纳斯》《江格尔》《格萨(斯)尔》在党中央的高度关注和重视下,越发凸显其璀璨的光芒。”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丁国旗表示,每一个民族的史诗传统,不仅是认识一个民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一座“民族精神标本的展览馆”,三大史诗以其深邃的内容、宏大的结构、磅礴的气势、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人物形象带来了多元的文化体验。“史诗未来的传承发展,需要各级非遗保护单位和学术单位加强保护工作,更需要传承人的坚守。”丁国旗表示。
“中国三大史诗这十年暨中国三大史诗交流展示活动”最后一场活动9月11日在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举办。今年30岁的《玛纳斯》传承人、中央民族大学在读博士生托合那力·吐逊那力被陈岗龙拉上了北大的舞台,他以高亢有力的演唱赢得了到场师生经久不息的掌声。托合那力·吐逊那力投入到史诗场景的演述中,沉浸其间,直到被同伴拉住,才停止了表演。
这个表演充满感染力的青年传承人有个特殊的身份,他是《玛纳斯》演唱大师、有“当代荷马”之称的居素甫·玛玛依的曾孙。今年8月于哈萨克斯坦举办的“2024·上合组织国家文明对话”活动中,作为青年代表参加该活动的托合那力·吐逊那力在分论坛中向各国青年介绍了中国史诗文化,并现场演述《玛纳斯》,获得了一致好评。
“我的生命离不开史诗。中国史诗是伟大的,我们有责任传承、传播中国史诗。”这是托合那力·吐逊那力的心里话,也是青年传承人对中国史诗的深情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