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内外热议更高标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促进绿色发展,添彩“美丽江苏”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过去五年,美丽江苏的底色更加鲜明、更加生动可感。江苏PM2.5年均浓度下降33.3%,优良天数比率、国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分别提升5.2个、30.4个百分点。
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未来五年,着力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更高标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2023年十个方面重点工作中强调“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如何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省域范例,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中,生动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苏新图景?这一话题引发会场内外热议。
坚定不移,携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环境质量改善,离不开企业主动减排。
省人大代表、江苏盛虹石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白玮介绍,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公司聚焦产业绿色转型升级,重点推进实施能源管理、低碳技术攻关和应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等举措,推动二氧化碳和常规污染物协同治理,探索“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用碳”新模式,打造全链条清洁生产示范。“借助数智化软件和设备进行碳跟踪/碳捕集,实施能源全过程管控,子公司再回收二氧化碳制成新能源材料,算下来每年可回收二氧化碳15万吨,间接减排二氧化碳55万吨。我们将持续向高端化、低碳化、绿色化转型,带动江苏石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陵石化相关负责人则亮出今年环保减排的目标: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排放总量持续下降,外排工业废水达标率、外排有控废气达标率、固废合规处置率、新建项目环保合规率全部做到100%,奋力打造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金陵标杆。
1月16日,一艘货船停靠在长江汇南京兴隆洲水上绿色航运综合服务区。“现在水上服务区免费回收垃圾、污水,真好!”船主何征说。
长江汇集团董事长方保利介绍,长江汇2019年率先在长江江苏段接收船舶污染物,数据的“一升一降”见证了长江大保护的成效。“一升”指服务区靠泊船舶垃圾移交率从2019年的7%上升到95%,这说明船员环保意识不断提升;“一降”指兴隆洲服务区接收的船舶污染物数量,在整个江苏段的占比不断下降,从最高峰的70%降至现在约40%,这说明开展垃圾免费接收的港航企业变多了。“今年,我们将继续完善优化环保接收相关设备,进一步提升旗下各服务区接收能力。”方保利说。
奋力攻坚,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底线
2022年,全省环境质量全面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下一步,如何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
“2022年,常州生态环境系统坚持源头治理、多措并举,精准管控增蓝天、协同治理保碧水、全域防控护净土,圆满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市环境质量实现新的历史突破。”常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忠华表示,新的一年,常州市生态环境系统将全面落实“532”发展战略,深化“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全力打造绿色生态城市,持续厚植现代化常州的美丽基底,推动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独特的自然禀赋孕育了江苏富有特色的渔业经济。2021年,全省水产养殖面积878万亩,居全国第三,其中池塘养殖面积507万亩。但养殖带来效益的同时,其自身的污染也不容忽视。
“2021年,我省发布《池塘养殖尾水排放标准》,截至去年10月底,全省累计已改造标准化池塘132万亩。但部分养殖场仍存在养殖方式粗放、部分养殖品种污染重等问题,比如部分沿海城市大量养殖南美白对虾,采用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方式,产生的尾水量大、污染较重。”省政协委员、南京市生态环境局水生态环境处处长居小秋建议,全面调查核实全省规模化水产养殖场(户)基本情况,将未完成或未纳入计划养殖池塘有序纳入生态化改造计划;推广科学合理养殖方式,实施生态健康养殖、养殖尾水治理、养殖用药减量、配合饲料替代和种业质量提升等水产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推广,提升健康养殖水平。
修复生态,打造点“绿”成“金”先行区
走好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还需进一步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健全一系列机制,提高点“绿”成“金”、增值变现水平。
“贾汪把‘生态立区’摆在‘四区’发展战略首位,实现了环境质量大幅改善,绿色发展、生态宜居成为‘第一名片’。”省人大代表、徐州市贾汪区区长韩可说,2023年,将进一步打响山水相依特色牌,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构建全域生态安全格局。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与系统治理,扎实推进4个“国家山水工程”和7个废弃矿山修复项目,启动大洞山生态岛试验区建设,完成新造林面积5000亩。
“近年来,我省各地每年都有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建筑废弃物不断增加。这些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打造绿色低碳产业的一条重要路径。”省人大代表、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卫东建议,加强对建筑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发展的重视,明确产业各级牵头部门职权归属;鼓励技术创新,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扩大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资源化利用市场化水平。
“南京高淳建成全国首个县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标准体系;苏州建设太湖生态岛;盐城依托滨海湿地世界遗产资源,打造全球生态旅游目的地……在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我省各地形成一批成功经验。”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副研究员冯俊建议,今后应围绕“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抵押难”四大难题,以提升生态系统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四大服务功能为抓手,积极探索把生态势能转化为发展动能,打造点“绿”成“金”的先行区。
记者 许海燕 颜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