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政 | 努力构建中国文艺的话语和叙事体系
来源:江苏文艺网
努力构建中国文艺的话语和叙事体系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省评协主席 汪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为中国文化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许多新的阐述不仅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而且推动了文化理论与文艺学的建设,值得我们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仔细研究并在评论实践中运用。
总书记在要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时要求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指向新颖明确、内涵丰富深刻。这不仅是对对外传播的要求,它反过来要求我们在文化文艺的创造创新上要建立自己民族与国家的文化特色,要向世界贡献出中国理念、中国内容、中国智慧与中国形式,而不能在西方的话语与叙事系统后面亦步亦趋。
这样的要求对我们的文艺创作与文艺理论评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创作上说,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继承现实主义的伟大传统,发扬老一辈文艺家的优良作风,以艺术真实表达生活真实。中国革命文艺近百年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聚焦人民的伟大创造,紧随社会与时代前进的步伐,就一定会创作出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色,奏响革命文化旋律的作品,就一定会反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画面、呈现出精彩的故事、塑造出典型的形象。要遵循艺术规律,探索中华美学传统在现代文艺中的新创造,新表现。从时间上说,中国文艺有着几千年的文脉,从空间上说,中国文艺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与多民族的鲜明个性,我们文艺家们在从事艺术创作时一定有充分发掘这些宝贵的艺术资源,利用好这些传统与特色。中国的百年文艺史既是与世界接轨的历史,又是中国传统文艺不断发展获得尊重的历史,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为起始,四五十年代为高潮,近十年代为赓续,中国文艺在探索民族化上做出了杰出的成绩,不仅留下了大批经典,而且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并继续丰富的艺术经验。我们的文艺家们要有这样的艺术担当,自觉地在艺术实践中将中国文艺传统发扬光大,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使其在新时代获得创造性的发展,从而推动中国文艺传统的可持续性,不断创造中国文艺的新的传统,为世界文化与人类文明作出贡献。
对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来说,要加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设。理论的发展最具原创性,这是知识生产的核心,不管对一个国家还是对一个民族来说,不管是对一个社会还是对某一个领域或行业来说,理论都是其行为的灵魂。为什么这些看来我们的文艺评论大都运用的西方的文艺评论方法?就是因为我们缺乏自己的理论原创,当我们的文艺形势不断发展而缺乏与这些文艺实践相配伍的理论时,文艺评论家们就只能去借用西方的理论。为什么我们没能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艺评论话语?也是因为缺乏理论提升、转化的能力。中国文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中国古代艺术家与文艺理论家们对中华美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的理论根植于中国文化,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社会与自然的认识,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论阐释与经验总结,在中国漫长的艺术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五四以后,中国的文学艺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与西方文学艺术的交流与对话中不断革命与革新,经过百年的努力,现在已经成为世界文学艺术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如何使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艺理论现代化,使其能够与现代美学进行有效的对话,对现代文艺的创作与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如何保持中华美学的特色,构建富于民族特点的美学与文艺理论体系一直是几代中国美学与文艺理论工作者的理想,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但是,这项工作还远没有完成,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我们的中华传统美学研究都面临着西方各种美学与文艺理论流派的压力。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批西方美学与文艺理论涌入我国,成为文艺理论研究与评论的主要资源与方法,这种一边倒的现象已经引起了文艺工作者和学界的关注。中国传统文艺有自己的特点,如何将其现代化体系化?如何将其经验转化为具有普遍性的理论?如何将文言文语言系统中的概念转化到现代白话文语系中,并与现代美学与文艺学相融合……这些都需要做大量、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创造,并且要在文艺实践中去检验,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构建起中国文艺理论与评论的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