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传统相声艺术如何融合“出圈”?
来源:中国艺术报
“当前相声艺术发展最重要的问题是要树立相声品牌,坚持用品牌打造形象,用形象争取市场,用市场影响力吸引资金,进一步推动相声艺术的发展。”在近日由北京市文联、中华曲艺学会主办的“新时代传统相声艺术的创新发展”专题研讨会上,谈及相声艺术的发展,中国曲协主席姜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当天,相声名家、曲艺研究者及青年创作者结合近期举办的第十三届北京青年相声节,围绕相声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传统相声内容与形式的探索、受众与传播平台的拓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推出更多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相声节目
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曲协承办的第十三届北京青年相声节9月成功举办。相声节系列活动包括相声作品比赛、历届获奖演员展演、相声节比赛颁奖暨获奖节目展演、纪念老舍先生命名“北京二赵”六十周年专场演出等,通过艺术节,一大批优秀相声作品脱颖而出,新人得到了锻炼,相声展演也进一步拉近了相声艺术与观众的距离。
“要坚持以创作为主,将创作视为相声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和立身之本。在做好相声艺术传承、坚持主流艺术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创新,要善于学习借鉴脱口秀等流行艺术形式,充分运用新媒体扩大宣传,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表达民众的心声。”通过相声节,姜昆思考了很多,他认为,作为相声文艺工作者,重要的是要提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尊,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始终坚持正确的审美判断。
北京曲协名誉主席李金斗深情回顾了青年相声节的发展历程。他表示,如何出精品、如何提升专业素养与作品质量、如何做好艺术细节等问题,都是当下青年相声演员需要重视和学习的事情。在李金斗看来,传统相声作品之所以有诸多经典之作,与老一辈相声演员对相声艺术的情感注入与无私奉献分不开,希望年轻一代加强对作品细节的讲究与把控,要有长期钻研、打磨的劲头,方能创作出艺术精品。
相声表演艺术家李增瑞结合自身在青年相声节的观赛经验,从评委身份出发,分析了北京青年相声表演的发展现状。他强调,相声演员应对相声艺术怀有敬畏之心,用认真负责的态度演绎艺术人生,要根据自身条件发掘个性,展现自身的与众不同之处。同时他建议,要给外地来京参赛的青年相声演员以更多舞台展现的机会,为青年相声节赛事增色。
北京市文联一级巡视员刚杰则鼓励青年相声演员在继承优秀传统经典作品的基础上,用心创作更多弘扬时代主旋律、反映百姓现实生活、满足群众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北京青年相声节为全国青年相声演员搭建了一个艺术交流平台,希望北京青年相声节能够推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相声节目,让更多的青年相声人才通过这个平台展现风采。”刚杰说。
演员的艺术自觉决定了作品的推陈出新
研讨会上,表演艺术家们还结合自身的舞台经验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曲艺表演艺术家赵连甲强调了艺术形象的重要性。“文艺工作者应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阅读能力,多从现代戏剧、电视剧和网络中吸收值得借鉴的因素,塑造典型的、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艺术形象,同时增强舞台艺术表现力度,追求相声艺术的文学性等艺术特征。”
北京曲协主席李伟建关注到相声艺术的传播,“相声在网上演出,进校园,办讲座,都是一种对相声及曲艺的有效传播。还可以通过直播策划,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运用现代手段进行宣传,不断扩大传统艺术的影响力”。对此,北京曲协理事武宾亦认为,相声艺术要适应互联网思维,深入研究现代媒介传播特性,形成广泛的社会关注。要形成探讨式、开放式、有老艺术家把控和现代年轻作者参与的相声创作方式和运营模式,形成品牌性,持续扩大相声艺术的社会影响力。
北京曲协副主席李菁则从演员艺术自觉的角度分析了相声艺术创新的难点。他认为,目前相声创作的难度在于演员的艺术自觉、行业风尚与院团要求。演员的艺术自觉决定了演员对作品进行推陈出新的自我要求,行业风尚推动演员形成良好的创作风气,院团则从行业规则层面对演员提出创作要求。目前,专业相声作者数量少,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要通过不断地搭建展示平台,鼓励、激励相声演员创新创造。
北京曲协副主席、北京评协副主席蒋慧明表示,北京青年相声节吸引了大量的相声演员与观众的关注、评论,专家的点评给年轻人留下深刻印象,对青年相声演员来说受益匪浅。今后要加强相声创作与评论的互动,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