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位置:主页 > 要闻推荐

用精品力作描绘新时代 开拓电视剧艺术新境界

6月16日,由中国视协主办的“电视艺术这十年”——电视剧创作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全面梳理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电视剧创作成果,深度探讨电视剧创作的经验规律和今后发展方向。“‘电视艺术这十年’系列研讨交流活动,旨在切实发挥电视文艺评论引领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作用,以山清水秀的行业生态为精品佳作的持续涌现提供充足动力,团结带领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推出更多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佳作,积极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文艺事业作出新贡献。”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范宗钗表示。

趋势:呈现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

中国视协主席胡占凡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电视艺术界全面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在大局下找准选题、讲好中国故事、拍出精品,陆续推出了一大批展现历史风云和革命历程、讲述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轨迹、描写新时代奋斗成果、反映时代呼声、讴歌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的扛鼎之作。电视文艺创作呈现出繁荣兴盛的发展态势,电视文艺节目形态日新月异,广大电视艺术工作者在新时代主题电视文艺创作上交出了一份令党和人民较为满意的答卷。

“我们始终坚持从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中找灵感、找思路、找题材、找启迪、找答案。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文艺创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批示,为我们如何进行人物性格创作、如何尊重历史、还原历史等具体创作层面的相关问题作出了指引。现在电视剧艺术水准和观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新时代电视剧优秀作品不断涌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申积军说。

“加强了创作的组织化”则是国家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副司长杨铮眼中近年来电视剧创作领域的一个很大变化。“提前谋划,横向链接重要时间节点,纵向分解重大主题主线,通过纵横坐标,从主题中找准选题,将选题转化为重点项目,确定了一批重大现实选题、重点创作项目,推动完成了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北京冬奥会等主题创作。”

著名文艺评论家李准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持续繁荣发展时期。“在党和国家重大节庆和纪念日推出许多优秀作品,如《太行山》《外交风云》《跨过鸭绿江》《光荣与梦想》等。遵循艺术规律,行稳致远,在非重大节庆和纪念日的年份优秀作品也不少,如《海棠依旧》《伟大的转折》《绝命后卫师》《可爱的中国》等,而且现象级作品不断涌现,在题材和内容上有拓展,在叙事视角和创作样式上有突破。”

“从一线创作者的角度来看,过去10年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是大浪淘沙的10年,是更加注重品牌、注重质量的10年。贴近人民、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创作成为电视剧创作的主流,越来越多的现实主义力作涌现出来,而且涵盖了职场剧、行业剧、年代剧、推理剧等之前较少涉及的类型,记录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北京视协副主席、导演刘家成肯定了10年来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取得的成就。同时他表示,这10年来好作品更不容易被淹没,“互联网平台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成为观看电视剧的主要渠道,电视台的垄断被打破,观众观剧有了更多更主动的选择。”

经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阐明文艺与人民的关系,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就是要进一步根据新时代的条件处理好文艺与人民的关系,正因为如此,这10年才有了如《山海情》《跨过鸭绿江》等优秀作品。”著名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表示。座谈会上,专家一致认为,10年来电视剧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这条宝贵经验。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主创人员坚持下基层、下生活,深入了解创作对象,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和思想情感状态,做到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父母爱情》《装台》《人世间》等剧目,以人民生活作为创作源泉,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用符合电视艺术规律的方式深入挖掘人性的深刻性、人物的丰富性与独特性,很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申积军说。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编剧余飞认为,自己创作的《跨过鸭绿江》《巡回检查组》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就在于剧中设计了很多与人民情感共振的情节,契合了人民大众的需求。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会长郑晓龙谈及《功勋》的创作过程时也表示,所有的编剧和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必须深入生活,挖掘真实的细节,以获得最丰富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

“一部优秀的电视剧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时,也成为了人们思想交流、沟通情感的载体,引导着观众深层次的精神追求,因此从电视剧创作源头的选题规划上要负有社会责任感,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贴近民生。”中国视协演员工作委员会副会长、中国电影集团演员张光北表示,要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文艺审美的鉴赏家和评判者,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电视剧是直观的艺术,创作者投入了多少心血,付出了多少劳动,倾注了多少情感,剧中哪些人物是立体的,哪些生活细节是真实的,哪些故事情节是可信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得出来,我们只有始终保持深入生活的优良传统,坚持生活是艺术创作源泉的理念,才能与观众形成情感共振。”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鸿亮表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编剧梁振华表示,文艺创作者应该关注服务于人民,应该有下沉的勇气,“我们书写的应该是具有普遍代表意义的人民群众,是那些过着普通平凡生活,有人间烟火气、接地气的人民,而不能仅仅停留在远离生活实际、悬浮的生活表象上。”

发展:守正创新,描绘伟大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代中国文艺的历史方位。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从时代的脉搏中感悟艺术的脉动。”胡占凡表示,新时代为电视文艺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舞台,电视艺术工作者要从伟大时代当中挖掘、创造,用精品力作描绘时代之伟大,生动讲述党和国家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要大胆运用新的影视技术制作手段,在创作形式、题材、体裁、风格、手法上作出新突破、实现新超越,用更多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开拓电视艺术创作的新境界。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认为,新的时代充满着生动的故事,等待着电视工作者去发掘、采集、提炼、呈现。电视剧面临严峻挑战是客观现实,一些领域和题材的创作存在短板也毋庸回避,从电视剧艺术繁荣发展着眼,应当鼓励农村、历史、科幻等各类题材,时代报告剧、单元剧等各类题材电视剧创作生产,不断提升我国电视剧原创水平。

中国视协副主席、中国视协新文艺组织和新文艺群体工作委员会主任林永健表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1年中国电视剧发展报告》显示,《大决战》《功勋》《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山海情》《扫黑风暴》等已成为青年观众喜爱的年度国产剧,由此可见当代青年人是喜欢现实主义和主旋律题材的,他们对于这类题材接受的维度更广、关注度更高。这也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更加注重从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中提炼主题,以更高的站位和创作自觉,以更深层的视野和博大胸怀,选择最能代表时代变革和中国精神的题材进行艺术表现,塑造出更多观众喜欢且更具中国当代价值的优秀电视剧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