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花滑: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推动艺体融合发展
来源:中国艺术报
“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4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发表的重要讲话,尤其是他用20字概括的北京冬奥精神,在社会各界引发热烈反响。为更好地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砥砺再出发,一起向未来,4月11日,中国舞协在中国文联文艺家之家举办了“弘扬北京冬奥精神推动艺体融合发展”——新时代舞蹈与体育发展座谈会。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挂职)、中国舞协副主席黄豆豆,中国舞协主席冯双白,中国花滑协会主席申雪等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舞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主持。来自中国花滑协会的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等,和中国舞协、舞蹈界专家、艺术家等围绕“舞蹈视角下的体育艺术崛起”“艺体融合的路径与未来”等议题展开深入座谈,共同探讨舞蹈与体育的相互促进和深度融合发展。
“实现艺术的觉醒”
在花滑这项技术与艺术交织融合的竞技体育项目中,如果说技术的提升是可参照甚至可被量化的,那么艺术的追求不仅无形可循甚至无边无限,这无疑是花滑最大的挑战和寻求突破的关键点。而自2019年中国舞协与中国花滑协会开启战略合作让舞蹈艺术深度介入花滑,尤其是北京冬奥会双方共同努力取得佳绩,也让彼此探索更多可能和潜能。
花滑国家集训队教练关金林讲述了中国花滑筚路蓝缕的艺术探索之路。“早期音乐的使用比较落后和粗糙,所谓编排就是技术动作+简单滑行。”关金林认为,随着节目的编排难度增加,现在顶级运动员的节目中已经不单单需要漂亮的动作,更加注重表演的情感投入,他们内心必须有故事,由心而出的动作才更有感染力、更能征服人。
实现艺术的觉醒,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身体感染世界,这是隋文静的感悟,也是她和韩聪这对冬奥冠军一直在努力实践的。韩聪直言非常希望舞蹈老师帮助他们挖掘情感和心灵上的东西。同时他认为,在艺术的浸润下,运动员还需要像演员那样解放天性,“在运动员中,异性之间手拉手都觉得很尴尬、很别扭,更谈不上‘内心戏’。在这样的状态下表演一套《卧虎藏龙》的动作,可能只展示出架式,却传递不了内在精神。”韩聪希望未来可以形成针对运动员的艺术教学体系,帮助他们提升艺术素养和水准。
作为中国舞协选派指导花滑国家集训队运动员舞蹈专业训练的专业师资成员,中央芭蕾舞团编导费波坦言,通过双方合作,更深入了解了花滑与舞蹈的共通与差异,很多表演在陆地上和在冰面上感受完全不同,对赛事规则以及冰面动作要领的陌生也成为二者融合的最大障碍。花滑运动员舞蹈艺术素养的提升应一点一滴从小做起。在人才培养的最初阶段就应将各种艺术训练植入选手身体中,让它们像种子慢慢成长、开花,因此需要舞蹈和体育在艺术和技术层面更长久地不断碰撞和融合。
事实上,艺体融合人才培养在舞蹈界与花滑界之间已经具体实践并开花结果。据花样滑冰集训队北舞组主管教练杨芳介绍,2018年5月,中国花滑协会与北舞联手创办了“北舞跨界跨项集训队”,在北舞附中挑选52名学生参加滑冰培训,最终选定6人练习冰舞。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已在全国花滑专业赛事中获得多个奖项。2019年北舞附中开设了花滑实验班,亦取得了不俗成绩。杨芳表示,几年来在中国花滑协会和北京舞蹈学院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在跨界跨项新理念新尝试中,找到适合帮助冰舞选手快速成长的方法与模式,让孩子们在舞蹈熏陶下,把骨子里对舞蹈的感觉尽快生长出来。
期待“中国风”写入“规定舞”
无论是被誉为冰上版的“只此青绿”,还是冰上上演的《夜宴》,“中国风”作品不仅是奥运健儿在冬奥赛场上不时上演的“中国式浪漫”,也成为花滑和舞蹈人交流中一个频频出现的关键词。
“希望有一天能在国际大赛上演绎国粹京剧和戏曲,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给世界。”这不仅是作为教练的关金林内心的渴望,也是隋文静和韩聪等运动员一直在摸索的方向。“冰舞中有不同风格的规定舞,像Hip-Pop风格写入花滑的规定舞中,正是因为前两年一位国外冰舞运动员出色的Hip-Pop风格表演而产生的。通过我们的努力,把自己的风格变成独一无二的,在世界赛场上争取裁判认可,让中国风写入规定舞中,那一天值得我们全力以赴。”隋文静说。
20多年前,中国男子花滑选手就以《十面埋伏》充满中国特色的身体语言,在高难度的技巧下征服裁判获得当时中国男子单人滑最好成绩。国际滑联级裁判员、首都体育学院教师陈丹表示,中国花滑发展的这三四十年中不断挑战、不断创新,努力把中国元素带入以欧洲人为主导的花滑世界中。希望通过艺体融合发展,体育和舞蹈完美地结合,能够涵养中华文化,推出更多有中国特色的作品,更好地用中国语汇讲好中国故事。
关于艺体融合的路径和未来,中国舞协副主席、中央芭蕾舞团团长冯英指出,要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在强强联合、资源互补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精神。“无论是体育比赛还是艺术领域,我们一定要站在自己脚下这块厚重的、蕴含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土壤,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共同建立体育和艺术的话语体系,在国际赛场和舞台上拥有我们的话语权。”
研创适合花滑从业人员的特色舞蹈课程,提高从业者的舞蹈赏析、创编、表达能力;研发提升、丰富中国运动员节目内容的训练方式方法,发掘不同级别运动员的身体及情感表达潜能;跨界合作研发先锋表演模式,探索中国特色艺术表现形式走向世界的创新路径,这是中国花滑协会竞赛顾问、裁判员委员会主任黄峰给出的艺体融合的展望。
艺体融合催生“花滑精神”
“无论是运动员还是舞蹈演员,都要牢记一句话: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这句话包含着我们对超越和创新的共识,也包含着我们对未来的共识,而艺体融合、跨界跨项正是我们努力超越自我、携手创新发展的有益尝试。”黄豆豆表示,衷心希望中国舞协和中国花滑协会保持知重负重、直面挑战的昂扬斗志,继续推进战略合作生根发芽、开枝散叶,拓宽合作路径和渠道,为共同推动中国舞蹈事业、冰雪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和实现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建设目标贡献力量,用奋斗铸就辉煌。
“今天体育界给舞蹈界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这一课也是关于北京冬奥精神的一课!”冯双白表示,探索中国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怎样走向世界,能够被世界所认可,艺体融合已见成效,未来需要朝着更加大胆、更加多元融合的方向努力。同时,冯双白认为,数字媒介和影像等技术对于体育和艺术动作技术、表演风格等的发展产生越来越深刻的影响,也为运动健儿和舞者提出了更大挑战与更高要求,必须迎难而上实现更大突破。“北京冬奥赛场上,一个特写镜头切进去,隋文静最后靠在韩聪的肩上要流泪的那一瞬间我自己眼泪就下来了,我们看到了感情的力量,也是艺术的力量。”
罗斌表示,“希望在中国舞蹈和中国花滑共同努力下夺得北京冬奥赛场上的辉煌之后,双方的合作能够在未来取得更多成果,并生发出一种‘花滑精神’,属于艺体相融的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核心表述应该包括舞体相和、共创未来,这是我理解的体育和舞蹈艺术融合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