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动态】连云港举办青年诗人改稿会
由市文联和市作协主办的“连云港青年诗人改稿会”8月6日在东海名郡举行。《扬子江》诗刊副主编胡弦、《星星》诗刊副主编李自国和《汉诗》主编张执浩以及连云港市文联党组书记李锋古,连云港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协主席蔡骥鸣参加改稿会,来自我市的麦豆、李梦凡、殷俊、占森、程孝宇、夏银龙、叶开、西原、河子、汪洋、张口、张永义等12位青年诗人,聆听了诗刊主编对各自诗歌的点评。《诗选刊》杂志社长简明发来了对部分青年诗人的改稿意见。这是连云港市首次举办青年诗人改稿会,将会对青年诗人创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诗歌改稿会通过电子屏幕展示了12位青年诗人的代表作品,指导老师分别进行了客观、详尽的点评,并提出修改意见。诸位老师对每个青年诗人的作品或予以充分肯定,或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对每个人诗歌写作的取材、意象、手法、语言以及表达方式等进行了全方位的评析,并研讨了当下国际、国内的诗歌环境、诗歌现象等诸多问题。当日下午,该市诗人何锡联、蔡勇、魏虹、刘枫、清荷铃子、吴德欣、李淑云、莫延安、韦庆英、纪祥华、秦爱云、王军先等与诸位诗刊主编就诗歌创作展开了交流和对话。
青年诗人占森:首先感谢我市文联和作协领导的组织、牵头,大家才有与名家面对面交流学习的机会。作为青年诗爱者,在诗歌认识和写作方面,目前有一定的模糊、矛盾、困惑的存在,这是正常的。诚如几位老师所说,尤其在现今———中西诗歌文化、网络平台诗歌和纸媒作品、城市化和乡土化、学院派和口语化之间的差异和碰撞等,都值得思考和反省。经过几位老师对同学们不同的点评,我也总结出了如何提高自身写作的方向。比如“尽量小篇幅地锻打和浓缩,尽量自然而不做作,尽量不要深辟而要有圆润、充分吸取传统多种技法并进行提升和创新,要有时代和事件的敏锐观察吸取力,要把情感和内意进行充分地转换等等……我认为这次改稿会是很成功的。大家能得到诸多方面细致的批评讨论的机会是非常不容易的。
青年诗人张永义: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诗歌改稿会,有幸倾听李自国、张执浩、胡弦三位老师的评析,并得到李老师的悉心指教,获益匪浅。现代汉语诗歌到底有没有真正形成一个稳固的传统和明确的评断标准,都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就我的阅读感受而言,当代诗歌泥沙俱下,众声喧哗,一个人的声音何其微弱。然而,写诗不是为了进入公众视野,受到关注,而是一种“时间的可逆性魔法”:以个人记忆对抗遗忘,去除历史的遮蔽,借由观察、经验和想象,发掘被深埋的事实真相。我喜欢李商隐的无题和吴梦窗的慢词,因为他们的情感幽深曲折,没有廉价的眼泪,他们写作是有难度的;我喜欢杨炼、西川和欧阳江河,因为他们的雄心抱负,没有绕开那个多元复杂的时代,他们的写作是有格局的;还有鲁米和博尔赫斯,因为他们,我爱上了苏菲哲学和犹太教神秘主义,还有勒内•夏尔、策兰和特朗斯特罗姆,我对超现实主义一直有所偏好,因为诗歌不是肉身的匍匐前进,而是灵魂和梦想的飞行。
青年诗人汪洋:我与诗歌结缘于2006年,当时读高二。读到一本杂志的最后一页惊喜地发现海子的《春天,十个海子》,当时大为震惊,原来诗歌这么酷!里面对情感的抒发可谓天马行空。由于对这首诗歌的热爱从而爱上了名叫海子的诗人,而后接触大量的诗人及诗歌。一发不可收,读诗、写诗,感觉就像是在和诗歌谈恋爱,当然,里面充满了欢喜和忧伤。感觉一首首诗歌像是天空遗落在人间的一口口井。挖井是门手艺,吃水不忘向手艺人致敬。挖井和吃水就像是写诗和读诗。通俗点讲:写诗的过程就像从连云港到西藏,途中充满着未知和惊奇;读诗的过程就像从西藏到连云港,跟着诗人的生命体验一步步挖掘自己内心的深刻感悟。
其实,每首诗歌的创作,总是伴随着一个迷。每首诗歌的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碰撞。恰巧8月初,连云港作协组织一次青年诗人的改稿会,会上李自国老师、张执浩老师、胡弦老师的讲解对我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非常感恩各位诗人、前辈。
从中学到了有关诗歌的创作。首先要真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带着孩子般的好奇心去洞察人世间的真善美。其次,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对整体结构的把握、对意象的运用、对节奏感的控制、层次的构建以及对美感的营造等等。愿每个人都能与诗歌有关,在诗歌中找到生存的诗意。非常感谢连云港作协给我们这些写诗的年轻人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
青年诗人殷俊:我原定的改稿老师是《诗选刊》的社长简明。他因特殊原因没有到会,但通过邮件对我的十首诗歌给出了指导意见。在6日下午的现场会议上,其他三位老师对于诗歌创作的理论指导,真正切入我的灵魂深处——《星星》诗刊副主编李自国老师说:写诗是一门手艺、一门学问、一门技艺,要讲究精致的美感,并唤醒读者的疼痛感;对于诗歌的意象,少一些字典意义,多一些自己发现的意义,并建立起诗歌的意境美。《汉诗》主编张执浩老师说:在有诗意的地方,一定要小心翼翼;诗歌是你未写出的一部分,不是你写得出来的一部分。关于诗歌,张老师着重强调了六个字:清晰、准确、直接。《扬子江》副主编胡弦老师说:诗歌是靠一种神秘的力量去推动的,过于逻辑的情节应让位于更具张力的表现力,在写作过程中,切勿陷入“呓语”。
这次诗歌改稿会,令我收获颇多,同时也让我从内心深处对诗歌产生敬畏之心。我想:这诚恳的敬畏,会令我在诗歌创作道路上走得更远吧。
年仅18岁的青年诗人李梦凡:参加这次改稿会,收获很多,李自国、张执浩、胡弦三位老师现场指点,以及简明老师因事没能到场发来的书面审评意见,老师们分别指出青年诗人们的问题,让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写诗是不断探索的过程,好的诗歌要关注内心,发出最真实的声音。